早期的小提琴譯名為”梵啞鈴〃或是”懷娥鈴〃,小提琴的聲音可與人的聲音相提并論,甚至不局限于”唱〃的鬧鎮(zhèn)方面。更可以擁有高超的技巧,在演奏中,人們不僅能聆聽悅耳的音樂,更可看出演奏者的技巧,使曲子更為生動。
雖然小提琴輕的出奇,但上緊弦后小提琴變成受很大的壓力及張力。面板的承受壓力約有11公斤。E弦定準了音后,張力可達到9公斤強;而G弦則有6公斤。4弦加起來后,就有30多公斤了!然而這渾然一體的琴身,由許多部件組成,部件的數(shù)目70件以上,其中顯然有力學的匠心。
說到提琴便會想到300年前有名的制琴師,史特拉瓦底、阿瑪?shù)?、瓜耐里、史坦納等,有這些頂級的制琴師,才能讓提琴演奏出美好的音樂,最值得一提的演奏家,如:帕格尼尼,將提琴的演奏技巧升級,演變至今,有許多都可供后人學習呢!
小提琴是弦頌彎族樂器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員,音高、音色優(yōu)美而易表現(xiàn),使得感情的表現(xiàn)出色,且由于具靈活性及音域相當寬闊,成為最理想的獨奏樂器,并獲得樂器之后的美稱,用高音譜表記譜。
小提琴是由大約70多塊不同的木片組合而成的。漩渦狀的琴頭是提琴獨有的特征,四根弦G、D、A、E的錐形調(diào)音弦軸是由積久耐用的青龍木或黃楊木制成的。弦軸箱的后傾斜面繃緊了跨過烏木弦枕的弦。弦枕上的四個勾槽,用于確定弦的位置,并把弦抬到指板的上方,讓左手手指能在紙板上壓弦控制音的高低。指板固定在琴頸上,整個琴頸及漩渦狀的琴頭和弦軸箱是由一塊楓木所刻成的。指板成弧形野弊從弦枕端開始增加寬度,使跨過琴橋的弦有漸漸增寬的間隔,以便運弓。
琴身的框架是由側板構成的,由六塊薄楓木側板于加熱后彎曲定型而制成,接合處的內(nèi)部用木塊加強。六塊側板構成小提琴主要的外廓,即上側板、向內(nèi)彎的中側板(C側板)、以及較寬的下側板。
琴身背部為小提琴的背板。背版是由一至兩塊相配的楓木制成,可分為一塊式及兩塊式的背板,一塊式的背板可由「板狀切割」或「沿徑切割」獲得,而兩塊式的背板則是由「沿徑切割」獲得,在二塊式背板制作過程中央接縫及水平面上的圖案對稱是很重要的。在小提琴背板中間部分部分留下大約5公厘的精確厚度,邊上大約減至2.5公厘。拱形的高度和形狀以及精確的厚度是決定小提琴音質的基本因素。
琴面也是用同樣的方法制造的,但用的卻是云杉木(Picea Abies),精確的厚度為3公厘。在前后邊緣有一狹窄的鑲條,又叫飾緣,鑲邊既能作為裝飾又能防止邊緣發(fā)生裂變。琴面上開了兩個音孔,以形狀命名為f孔。琴橋只靠弦的壓力架在琴面上,他的位置是影響音質的關鍵所在。
音柱是圓柱型的木頭,緊貼著琴身,對于音色很重要。一個很小的移動都可能改變提琴的音色,而且不能太長或太短,這樣都會影響提琴的音色。音柱太長很可能會使你的琴面產(chǎn)生裂縫,太短的話可能會在你弦松掉時音柱也一并松掉。如果你的提琴音質不好,可能需要調(diào)整一下音柱,或是換一個新的音柱。
小提琴包括琴身(包括琴頭、琴頸、指板和共鳴箱)、琴弦系統(tǒng)(包括弦軸、掛弦板、 琴馬和琴弦)和琴弓。琴身為木制結構,以槭木和云杉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琴弦 為金屬絲;琴弓由馬尾制成。小提琴屬提琴族樂器中的高音樂器,藝術表現(xiàn)力豐富,音色優(yōu) 美、表達含蓄、變化多端,具有歌唱般的魅力。小提琴是最具表現(xiàn)力的樂器之一,演奏技巧 極其豐富,作曲家們經(jīng)常用以引發(fā)作品的基調(diào)。小提琴在交響樂隊中,分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常擔任樂曲的主旋律,第二小提琴則擔任樂曲主要聲部的和聲伴奏。 此外,小提琴也常在室內(nèi)樂和小品中常用于獨奏。近年來,小提琴又成為當代流行樂和爵士 樂的當家樂器之一。
一、提琴油漆的作用
油漆的質地、光澤和透明度與提琴聲音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是我們制作提琴時必需考慮的因素。在這方面,國內(nèi)外都做了許多工作,探討研究提琴油漆的配制方法及其過程,介紹的資料也很多,但是實際上可應用的卻很少。提琴共鳴箱的結構不同,選用的材料不同,制作方法的不同,就應該選用相應不同的油漆。使用單一的油漆方法不能彌補有缺陷的聲音。所以一把好的白坯提琴如果沒有好的油漆的配合,就不能成為一件完美的樂器。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提琴制作行業(yè)的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但是在提琴制作的整體過程中,油漆方面的不平衡尤為明顯。因此希望大家不要滿足現(xiàn)狀,在提琴的油漆方面多下工夫。提琴油漆有專用的材料和配方,但現(xiàn)在有些人使用木器漆來油漆提琴。木器漆和提琴油漆有著根本的不同,木器漆只具有保護作用,沒有考慮到對振動的影響。如果用木器漆,在最后打光的時候有經(jīng)驗的人會發(fā)現(xiàn),漆面上有很細的粉末,這說明木器漆太硬了,對提琴的聲音沒有起到好的作用。使用木器漆的提琴的聲音發(fā)悶,聲音發(fā)不出來,音量小。于是,有的制作者就把音板做薄,拱弧放大。這樣刷上木器漆以后聲音更悶了。近處聽還可以,遠處聽不見,聲音部分沒有爆發(fā)的勁頭,所以刷木器漆起不到好作用。
二、關于提琴油漆的材
我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總結出一些適用提琴油漆的比較好的材料。油漆的材料有兩種:一種為液體材料,一種為固體材料。
液體材料包括:亞麻仁油、松節(jié)油、棉籽油、蓖麻油、花生油,以上液體材料有不同的性質;不同的干燥程度,有半干的還有不干性油。
亞麻仁油屬于干性材料,可以溶于乙醇和松節(jié)油,自然氧化的最好,還有可以隔水加熱使之氧化。使亞麻仁油氧化有三個方法,一是直接用火加熱,因為亞麻仁油直接加熱到300oC不起火、加熱6小時最合適、促使干燥的更快、一般涂刷24小時以后就可以干了。二是隔水加熱的方法,比較慢。再有一種方法那就是自然氧化了。亞麻仁油加在油漆里溶解得比較快、能加入乙醇和松節(jié)油里直接溶解。
棉籽油,它是半干性油,自然氧化最佳,隔水加熱不太好,因為沸點低,容易起火。
蓖麻油,市場很少,屬于半干性油。
松節(jié)油,這是指植物松節(jié)油,沸點是160oC。最好是自然氧化,方法是用將一團脫脂棉塞在瓶口上,時間一長,松節(jié)油里的磷鐵鈣自然沉淀。如果用火直接加熱太危險,容易起火,因為氧化松節(jié)油而燒傷的事故很多。
為什么提倡松節(jié)油自然氧化呢?因為在許多提琴油漆配方中都提到了松節(jié)油,松節(jié)油在提琴油漆里起主要作用。礦物質的松節(jié)油不能用。
乙醇最好用分析醇,做油漆合成后馬上就分解,沉淀得容易,溶解得也快。
油漆的固體材料,也就是樹脂部分:古巴膠,乳香,山達爾,丹麥膠,安息香,松香,蟲膠(漆片)。
古巴膠屬于硬性樹脂。半溶于乙醇,材料特點是韌性好,透明。熔點在200oC 以上,高于松香和琥珀,做成漆后比較容易加熱,200oC~250oC沒有問題。
乳香屬于軟性樹脂。半溶于乙醇和松節(jié)油,材料特點是粘性大、不透明。由于中國的中草藥業(yè)比較發(fā)達,可以從中藥店里購買。但是,配制漆時加進乳香的份量不適宜,不容易干,透明程度不好。
山達爾和丹麥膠比較難買,價格也高。山達爾這種材料比較好。它本身沒顏色,可以全溶乙醇,半溶于松節(jié)油。
丹麥膠和山達爾正相反,半溶于乙醇而全溶于松節(jié)油,但以上兩種材料成本都是很高。
安息香,溶于乙醇,半溶于松節(jié)油,不帶顏色。安息香要比古巴膠和乳香要好,因為它能使乙醇和松節(jié)油相溶,涂起來不帶顏色還能促進干燥。安息香結膜不厚,韌性很強,在油漆里可以起到增亮劑和增韌劑的作用。
松香是一種常用的材料,直接溶于乙醇和松節(jié)油,它能促進油漆的快干和亮的作用。但是加入的分量不宜太多,太多了尤其南方天熱時油漆容易變軟。松香應該處理,直接用文火加熱1~3小時使之變軟,通過加熱使松香從土壤里吸收的鐵鈣等物質沉淀、碳化。
蟲膠(漆片),全溶于乙醇。干燥快,附著力強,不會脫落,屬于硬性漆。但我們提琴用蟲膠最好用原蟲膠,不是加工后的漆片,是一種軟樹脂,原蟲膠溶解得好,附著力也強,帶有淺金黃顏色,是一種很高級的樹脂。
顏料部分
紫檀木,能出一種很好的金黃色,用乙醇浸泡即可。為了使紫檀出的顏色更好,我們在溶好的溶液里將沉淀取走,再次放入紫檀繼續(xù)溶解。紫檀是一種很漂亮、不容易退色、耐光性好的顏料,越曬顏色越明,隨著年代的增長,顏色越深。
龍血和藤黃,見過意大利古琴的人都知道,在提琴底色里沒有黃的成分,黃的顏色都溶在棕的顏色里。所以,我配顏色時,將龍血和藤黃這兩種物質處理在一起,溶解成一種顏色,即深紅的龍血顏色里又有金黃的藤黃顏色,使之合成一體。如果這樣做,100年以后我的顏色就有可能接近意大利古琴的顏色了,但這種顏色很難。以前我們走過不少彎路,因為這兩種物質都是硬性樹脂,而且沸點也不一樣和開裂程度也不一樣,所以把它們合在一起是很難的。我們采取了先將龍血和藤黃研成粉末,然后經(jīng)文火加熱,加熱以后什么都不放,直到290oC左右,龍血和藤黃都溶解時,加一定量的亞麻仁油,很少量的調(diào)成糊狀,然后開始慢慢降溫,但一定注意,旁邊一定要有溫度計,觀察降了多大的數(shù)目。因為松節(jié)油的沸點是160oC,紫糊狀溶液降到150oC時,用松節(jié)油稀釋,這時所在的金黃顏色里又有黑紅的顏色。有了這種顏色就可以直接往提琴底色上使用了,這種既黑、既紅又有黃的顏色通過提琴木材的折射,可以得到最理想最好的顏色。即使漆皮掉了顏色仍然存在。
其實市場上賣的醇溶紅、醇溶黃、醇溶棕和油溶黑等都是靠不住的。因為每批標準都不準確,再有我們用的這些東西都是要為以后著想。如果想要做一件完美的提琴,必須要有長久的概念,所以從市場上買的化工顏料不可靠。
紅木膠是一種很好的顏色,不過市場上很難買到,鄭荃目前正在做這方面的實驗,這是一種很好的棕色,只是缺少像紫檀那樣的金黃。
在我們制琴過程中,堿性物質不能用,活性物質不能用,適合我們制琴用的樹脂包括顏料共有60~70種。
三、提琴油漆的配制
我
通過反復地實驗和刻苦地鉆研,并通過40多年的探索,總結出三個比較適用的提琴油漆配方。
第一個是屬于硬性油漆
蟲膠100g
蓖麻油 2ml
乙醇400ml
蓖麻油是不干性油,韌性挺好,所有材料都很容易得到。做起來也簡單。
第二個配方是中性油漆
蟲膠70g
松香5g
古巴膠 25g
松節(jié)油5ml
亞麻仁油 2ml
酒精400ml (95%)
此配方中使用松節(jié)油時要注意,一定要經(jīng)過處理,自然氧化,否則會出現(xiàn)龜裂。龜裂有兩個原因,一是松節(jié)油的使用方法,二是堿性物質起了作用,如汗?jié)n。此配方在南方使用問題比較大,因為天氣潮濕,在北方就沒這個問題。
第三種油漆配方屬于半油性油漆
蟲膠35g
乳香50g
丹麥膠12g
松節(jié)油8ml
亞麻仁油 2ml
乙醇400ml
液體物質必須氧化,亞麻仁油至少要3個小時的熱處理,
四、關于涂刷方法:
首先要打磨光潔。有兩個方法:用酒精燒一下,但比較危險,音孔小翅容易燒壞。用水處理,使毛刺立起來再用砂布磨擦,10遍即可。
下一步是顏色處理,也叫底色處理,在世界流傳的有這么幾種方法:
1. 是重鉻酸鉀,世界上不太提倡。
2. 直接顏色接觸的方法。(靠木顏色)
3. 硝酸、鹽酸等酸性處理。酸性處理會造成顏色不均,同時對琴弦也有腐蝕作用。
4.為了使年輪清楚,直接刷清漆,使木孔纖維封死。然后上顏色,使顏色清楚,這是一種方法。表面上好看,但實際并不一定好看,此方法和以上講到靠木顏色的方法相比,從長遠角度來講不如靠木顏色的方法好,用顏色直接涂到琴上的方法看上去不如刷清漆的方法的年輪清楚,但對長久來說好,同時對聲音也有一定的好處(今暫不論聲音)。靠木顏色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但有一定的難度,容易使提琴“粗”“臟”。為了避免這些問題最好不加黃、不加黑,只加很淡的一種紅。紅顏色進木材管孔后會產(chǎn)生一種金色的顏色,看上去就不顯粗糙了。如果加了黃并進入了木材管孔和紅色組合起來就顯出一種黑的成份。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刷底色時不要用棉花團刷,只要一反復顏色就不勻,不勻以后就顯得粗糙。最好是采取噴涂的方法,美術照相用的噴筆最好。在刷涂的全部過程中底色很關鍵。
底色完成后開始刷清漆。6~7遍以后會出膜,出膜以后再加顏色,顏色在于每個人的愛好,個人的追求。漆得漂亮、美觀、透亮、立體感、真實,這是提琴顏色的關鍵。在逐步加顏色的過程中,刷幾遍以后,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臟了,馬上蓋清漆。蓋清漆的目的是連臟東西一起打磨,刷上4~5遍清漆以后打水砂紙,然后再刷顏色清漆。這樣反復工作40~50遍以后,可以得到一件美好的作品。顏色需要比理想要求的深一點,最后打光時會使顏色淺一些。打光時必須用500多號的砂紙,然后用砂臘或牙膏打亮。還有一種方法,用畫油畫的大光油,也叫亮光油,屬于美術用品,對油畫有保護作用,這種材料對我們更有用。值得強調(diào)的是,在逐漸加顏色時,顏色里加的清漆不需要太多,太多了增加漆膜厚度,繼而影響聲音。漆膜的厚度一般以蓋住木材微孔為目的,膜達到這種程度為最好的漆膜厚度。以目前的水平,用以上方法即可得到滿意的油漆。
斯特拉蒂瓦里提琴最好的地方是油漆。只因他有這么好的提琴油漆才保護了他的琴的彈力和聲音,在近300~400年長久時間的琴仍然像現(xiàn)代琴一樣。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意大利在琴的中間部分顯示出一種黃顏色而邊的部分卻顯黑的顏色,為什么現(xiàn)代國際上這么多人做琴都配不出這么好的顏色,這是斯氏琴的奧妙所在。古提琴邊上部分飄著一層黑的顏色,是因為油溶黑的原因。油溶黑比較輕,而且不會全溶,即使在松節(jié)油里也很難全溶。但是做顏色不用黑是不能出現(xiàn)一個很好的顏色的。由于意大利提琴油漆配方的失傳,我們只能推測那時斯特拉蒂瓦里也加了黑。隨著每天的觸摸,一些黑的顏色都沒有了,觸摸不到的地方黑就留在那里。在經(jīng)常觸摸的地方,出現(xiàn)了最好的金黃顏色。
在我們做琴的過程中不能忽視油漆材料成份以達到最好的水平,只能不懈地探索研究,以上觀點都是在失去斯氏琴油漆配方的情況下推測出來的,僅供參考。
在此我還有一個建議,建議大家多修復一些古琴,從中探索提琴的奧妙。我們中國制琴的應該走我們自己的路,想從人家手里拿過來很不容易,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們可以通過修復古琴,不斷提高制琴的技藝和理論知識。